光华讲坛——社会名流与公司家论坛第6801期
主题:To Be, or not To Be?人工智能时代文科的命运与使命
主讲人: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键教授
主持人: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刘世强教授
时间:10月13日10:20-12:00
地点:柳林校区颐德楼贬513
主办单位: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处
主讲人介绍:
胡键,同济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、长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主要从事全球化、全球治理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研究;兼任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;曾长期担任《社会科学》杂志社社长、总编;出版个人专着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》《中国和平发展崛起进程中的软实力建设方略》《资本的全球治理》等10部;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《世界社会科学》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,其中70余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人大复印资料转载;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、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等10余项。
内容提要:
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同时,人们对文科却颇有微词,各种论调此起彼伏,诸如“文科怎么了?”“文科就是诡辩”“文科无用论”“人工智能赋能文科”等。有的高校已经大规模压缩文科招生数量,有的高校直接取消了一些文科,文科学生更是觉得前途渺茫。因此,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认识文科就显得相当重要。从古希腊以降的大部分学术史中,并没有文科、理科之分,古希腊众多哲学家同时也是在自然科学中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,古罗马及欧洲中世纪也是一样。文科确切地说是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分离出来,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,主要是为了让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与实践结合,使文科的思想理论更好地阐释社会实践。但是,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,终究是人类思想的产物。没有人类思想规训的技术对人类一定是威胁,而不是人类的工具。因此,当下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文科,不是要抛弃文科,而是要使文科回到其正位。只有这样,无论什么样的新兴技术都能够规规矩矩地为人类服务。